白羊古刹(白羊古刹作文)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龙口市台上李家玉泉寺原称玉泉院,创建于金大定四年(1164年),这座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刹历经沧桑,屡毁屡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地方绅士集资进行了最后一次重修并增建了西大殿,盛世修庙,功德无量。
历经八百年风雨沧桑的玉泉寺,如今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兴盛时期。今日古老的玉泉寺重建,重建范围包括玉泉寺大殿、后殿,东配殿及山门钟鼓楼等建筑,并对西大殿及西配殿进行修复。
丁酉年四月初六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
(开光典礼)
玉泉寺庙会
四月初八玉泉寺庙会
玉泉寺庙会游人如织 远近焚香者 日以千计
游人把灵气、福气、财气、和气、喜气带回家
我们用镜头记录庙会的热闹,
逛庙会累了, 游人还可以欣赏精彩的表演,
这也是庙会上比较吸引人的地方,
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老远就能听见,
表演者跟前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
天气虽热,游人逛庙会的热情不减,
很多游人四处打听玉泉寺的情况,
相信有很多人不了解玉泉寺的历史及其建筑
下面对玉泉寺做个简短的介绍
玉泉寺
历史及建筑
玉泉寺,位于山东省龙口市北马镇台上李家村南的玉泉山北麓山谷高地上,原称玉泉院,创建于金大定四年(1164年),这座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刹历经沧桑,屡毁屡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地方绅士集资进行了最后一次重修并增建了西大殿。
建筑布局
此地地处山阴,谷深山幽。古寺坐北面南,背靠连绵山耩。寺前之左玉泉山如龙蜿蜒而下,西侧是一涧之隔的凤凰顶山脉。两山与寺西南交汇处山涧有一湖,涧水穿湖自南向北绕寺西侧流过。寺前坡下有石砌方井,泉水清冽甘甜,终年不涸。
玉泉寺早年曾是朝拜胜地,明朝诗人王朝珙、清进士姜士垓、丁元鹏等历代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诸多诗句。
除西大殿及配殿外,其它早年主要建筑如山门、大雄宝殿、后殿以及老母庙等皆已不存,从齐人高的蒿草及杂树中,能寻找到一些残存基础和大量碎砖瓦砾。在庙后石砌的残墙中,笔者曾见到一块金色琉璃龙饰构件,可想当年大雄宝殿的金碧辉煌。
西大殿乃北方传统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5间,宽18米,高近10米,进深4.5米。其飞檐反翘,阴阳瓦合,瓦下磨砖对缝,从屋内上望,毫厘不差。大殿内顶部采用抬梁式木架构,为三重横梁,三重瓜柱,共五柱八檩,梁柱皆为榫铆结构,结合紧密;三重梁枋及瓜柱均彩绘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花草、流云、人物、神兽等图案;大殿前檐出厦,由四根合抱之粗下垫石鼓的水刷石柱支撑,形成两米多深的前廊;山墙尖、博风头及墀头镶有精美的博古、异兽、花卉等雕砖饰件。位于西大殿东南的东、西配殿为三开间,也有前廊。西配殿后墙中间窗户两侧的墙壁上,彩绘佛教故事的壁画依稀可辨。壁画左右有一配联:“万法皆空明佛性,五彩云华拥画梁”,如今下联已脱落不全。
前些年,大殿上五脊上的六兽、前檐下的木雕构件等精美文物失窃,屋顶遭破坏,大殿漏雨,局部彩绘出现剥离现象。东配殿及鼓楼坍塌成为废墟,从落地的粗大的梁柱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写有“明天启年间(1627年)”的字样,并隐约可见当年彩绘的痕迹。在东西配殿之间尚存两株古柏,高达二十多米,挺拔苍劲,枝桠繁壮。
最后提醒大家
禁止携带火种上山
“林”近“火”为“焚”,一字足以警醒,
“心”至“真”乃“慎”,万勿掉以轻心。
与本文知识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