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檀越车 大众檀越车身尺寸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众檀越车,以及大众檀越车身尺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佛法中什么是正法在家人如何体现在学习中、生活中、处事中?
谓正确、真实的道理。指佛所说的教法而言。又称白法(s/ukla-dharma)、净法或妙法。如《杂阿含经》卷二十五云(大正2·177b)∶‘我今当以正法付嘱人天。诸天世人共摄受法者,我之教法则千岁不动。’《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云(大正2·787b)∶‘阿难白佛言∶设如来灭度之后,正法存世当经几时?佛告阿难曰∶我灭度之后,法当久存。’又卷四十八云(大正2·806b)∶‘夫正法者,于欲而除渴爱想。夫正法者于欲而除欲,夫正法者能断生死渊流。夫行正法获平等法。然此正法断诸恶趣,寻此正法得至善处。夫正法者能断爱网,行正法者从有至无,行正法者明靡不照。夫正法者至涅盘界。’《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五〈证劝品〉则云(大正8·715a)∶‘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一切法名为正法。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空无相无愿通达平等,名为正法。’即以三十七道品为正法,并认为此正法于如来灭后亦可久住。此外,《大毗婆沙论》等认为如来的世法有世俗、胜义之别,行法上亦有教、证二种。该论卷一八三云(大正27·917b)∶‘又契经说∶有二补特伽罗能住持正法。谓说者、行者。毗奈耶说我之正法应住千岁。或复过此由度女人出家便减五百。(中略)此中有二种正法∶(一)世俗正法,(二)胜义正法。世俗正法谓名句文身,即素怛缆、毗奈耶、阿毗达磨。胜义正法谓圣道,即无漏根、力、觉支、道支。行法者亦有二种∶(一)持教法,(二)持证法。持教法者谓读诵解说素怛缆等。持证法者谓能修证无漏圣道。若持教者相续不灭,能令世俗正法久住。若持证者相续不灭,能令胜义正法久住。’在[大般涅盘经](长部16经)里佛指示说:“若某某比丘说:我亲从佛处听言,我亲从佛处得到,这是法!这是律!这是世尊的教法!这位比丘所说的话不要同意或反驳。不要同意或反驳后,仔细将他所说的用法与律对照,用法与律对照后,若发现他所说的不符合法与律,你们能下结论:这位比丘所说的不是世尊的话,他误解了。---那你就要舍弃它。但是---若他所说的符合法与律,你们将能下结论:这是世尊的话,这位比丘正确地明白法与律。”因此每一位认真的修行人都应学习法与律。虽然[经分别]与[犍度]已经足够详细,但它们还是不能包含人事间每一种的情况。因此[大品]里佛订下四条标准:“比丘们!佛所不反对者,若言“这是不许可的。”若它与世俗相违,与许可的相违,你们不能许可。佛所不反对者,若言“这是不许可的。” 若它与世俗相符,与不许可的相违,你们能许可。佛所未准,若言“这是许可的。” 若它与世俗相违,与许可的相违,你们不能许可。佛所未准,若言“这是许可的。” 若它与世俗相符,与不许可的相违,你们能许可。”在[十诵律](卷49,大正藏23册, p358b) 记载关于正法灭亡的征象:“尔时长老优波离(Upali)往诣佛所,头面作礼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有几法正法灭亡没?佛言:优波离!有五法正法灭亡没。何等五?有比丘无欲,是名一。钝根,是名二。虽诵义句不能正受,亦不能令他解了,是名三。不能令受者有恭敬威仪,有说法者不能如法教,是名四。斗诤相言,不在阿练若处,亦不爱敬阿练若处,优波离!是名五法,令正法灭亡没。……. 优波离!更有五法,正法灭亡没。何等五?有比丘,不随法教,随非法教;不随忍法,随不忍法;不敬上座,无有威仪;上座不以法教授,上座说法时愁恼,令后众生不得受学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上座命终已后,比丘放逸习非法,失诸善法;是名五法。正法灭亡没。”在[南传大藏经]的[相应部16.13]中佛陀提到正法消失的五个原因∶“1.不敬佛陀。2.不敬法。3.不敬僧伽。4.不敬修道。5.不敬修习禅定。”在[相应部20.7]中佛陀提到正法消失的原因是∶“于未来,如来所说之法,甚深,微妙,超越世间,空无我义;于此众人不听,不恭听,不解,不诵,不修习。然诸弟子所著诗文,繁文杂句,与修道无关;于此众人愿听,愿恭听,愿解,愿诵,愿修习。诸比丘!如此如来所说之法,甚深,微妙,超越世间,空无我义;将消失于世间。因此,诸比丘!你们应如此修习,于如来所说之法,甚深,微妙,超越世间,空无我义;于此愿听,愿恭听,愿解,愿诵,愿修习。”在[杂阿含906经](卷32,大正藏2册, p226b)中佛说∶“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沈没。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灭。如来正法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迦叶!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沈没,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已,然复依猗而住,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是名,迦叶!五因缘故,如来正法于此沈没。”所以正法不是为为地界所坏,或为水、火、风界所坏;而是为佛教徒所坏,恶知识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教导恶法,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因此如来正法则于此亡没。如何使正法久住呢?护持律第一我们要护持律藏及持律者。这在[善见律毗婆沙] (卷1,大正藏24册,p0675a)记载∶“毗尼藏者是佛法寿,毗尼藏住佛法亦住。”正是这个道理。佛陀制戒是为了十种利益,这记载于[增支部V.70]佛对优波离(Upāli)的答覆∶(1)为了僧伽的和合与福利,(2)摄护修行的僧众,(3)调伏恶人,(4)使惭愧者得安乐,(5)断现世漏,(6)灭后世漏,(7)令未信者生信,(8)令已信者增广信心,(9)使正法久住,(10)推广毗尼使梵行久住。佛言∶“我令汝等每于半月说波罗提木叉,当知此则是汝大师,是汝依处,若我住世,无有异也。”([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38))。佛也曾说过应度的人天众他都度了,未能度者他都为他们种下得度的因缘,这即是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之意,[清净道论]指出:“别解脱戒即是学处戒,因为(别别)守护(此戒)者得以解脱及离恶趣苦,故名别解脱。”它是僧团里最重要的戒律,它是用来约朿各个僧尼的行为,因学戒而生起正念,因正念而修习增上心学,因增上心学而起慧观,因慧观而导至解脱。戒律的基本精神即为如上的十句义,它们可以归纳为对内保护僧团内的清净,安乐与和合;对外显现庄严的形象,令所教化的信众得起净信,护持僧团,和帮助信众断除烦恼,以达到正法久住的理想。总结制戒有三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的僧团(摄取于僧,推广毗尼,令僧欢喜和合。);(二)是助成僧众证果(降伏破戒,惭愧者得安,断现在有漏,断未来有漏。);(三)是建立正信的信众(不信令信,信者增长。);它的精神是令正法久住。这也是把传教弘法度人的重担全交给了僧团,因此僧团必需要有令其不腐败的法律,这即是比丘戒经!护持佛的正法第二我们要护持佛的正法及恭敬法。在[杂阿含906经]中佛说∶“迦叶!有五因缘令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迦叶!是名五因缘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是故,迦叶!当如是学,于大师所,当修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赞叹者,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在[十诵律](卷49,大正藏23册, p358b) 记载∶“有五法:正法不灭不亡不没。有欲;利根;能诵义句,能正受能为人解说;能令受者有威仪恭敬,有说法者能如法教;无斗诤相言,在阿练若处,爱敬阿练若处;是名五法。正法不灭不亡不没。…….佛语优波离!更有五法,正法不灭不亡不没。有比丘,随法教,不随非法教;随忍,不随不忍;敬上座,有威仪;上座能以法教,说法时不愁恼,令后众生得受学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上座命终已后,比丘不放逸习善法;是名五法,正法不灭不亡不没。”亲身证取道果第三我们更要致力去听正法及亲身证取道果。在[大毗婆沙论](卷183,大正藏 27册, p917c)中分析正法和修行人(有持教法者和持证法者两者)以及如何使正法久住于世的精辟见解:“此中有二种正法:一世俗正法。二胜义正法。世俗正法谓名句、文、身:即素怛缆(经)、毗柰耶(律)、阿毗达磨(论)。胜义正法谓圣道:即无漏根、力、觉支、道支。行法者亦有二种:一持教法。二持证法。持教法者谓读诵、解说素怛缆(Sutra)等。持证法者谓能修、证无漏圣道。若持教者相续不灭,能令世俗正法久住。若持证者相续不灭能令胜义正法久住。彼若灭时正法则灭。故契经说我之正法不依墙壁柱等而住,但依行法有情相续而住。”由此可见,欲要正法久住,执持教法者和证取法者同样重要。一个修行者先得于思想上欲求解脱。然后寻求皈依,然后寻找善知识指导修行。具足正见,对善知识的指导依正见常如理作意思择自己所遇到的困扰、疑惑、烦恼等。然后修八正道,这就是戒定慧学的开展,更细分的是三十七菩提分。学戒能使我们时时处处防范自己的烦恼,不令身口意造恶业,强大的正念得以培养起来,再深入观照名色法或造业者是谁的真相,每一位受具足戒的比丘都能早证圣果。从七觉支来说,正念是初支,舍是末支,这七觉支都属于‘道’,‘寂灭’是‘果’。出家众要成就道果就要先圆满地修好戒,从在家众的七佛通戒,五戒丶八关斋戒,十善业道,一直修增上戒到出家众的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三十戒,乃至比丘尼三百五十戒等。通过七佛通戒及增上戒的修习以达到正念的圆满修习,依正念而达到能时时观照,时时舍的念的寂灭,故此在南传的课诵本里佛言∶“当一个人以智慧观照时,得见一切行无常,那个时候,他将厌倦于自己所沉溺的诸苦,这就是导向清净之道。当一个人以智慧观照时,得见一切行是苦,那个时候,他将厌倦于自己所沉溺的诸苦,这就是导向清净之道。当一个人以智慧观照时,得见一切法无我,那个时候,他将厌倦于自己所沉溺的诸苦,这就是导向清净之道。”当一个人能以智慧时时观照,他将能见到起心动念的过患,因此他才能修无量的舍,而将心导向清净之道,达到寂静涅盘之境,因此就算是微细戒也不应舍弃,都要持守它们!定学是修行的三学之二,它是从戒学的基础圆满成就之后才修习的。修定使心澄净,通过修习四十业处中的一种或多种业处,培养起定根与定力之后,然后修习慧学。修行者若观察到五蕴是无常、苦、空、无我者,对五蕴会生厌离,因为厌离,所以不会执取,喜贪则断,心则解脱,心解脱者,则能证四圣果。如果每一个佛教徒都做到以上的三点,那正法必然会长住于世。恭敬头陀法此外我们更要恭敬行头陀法的修行人。在[增壹阿含经] (大正藏2册, p746a)(卷35莫畏品5)中记载∶“世尊语迦叶曰∶汝今年已朽迈,无少壮之意,宜可受诸长者衣裳及其饮食。大迦叶白佛言∶我不堪任受彼衣食,今此纳衣随时乞食,快乐无比。所以然者,将来当有比丘,形体柔软,心贪好衣食,便于禅退转,不复能行苦业。又当作是语∶过去佛时,诸比丘等亦受人请、受人衣食。我等何为不法古时圣人乎?坐贪着衣食故,便当舍服为白衣,使诸圣贤无复威神,四部之众渐渐减少,圣众已减少,如来神寺复当毁坏,如来神寺已毁坏故,经法复当凋落,是时,众生无复精光,以无精光,寿命遂短,是时,彼众生命终已,皆堕三恶趣,犹如今日众生之类,为福多者皆生天上,当来之世为罪多者,尽入地狱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迦叶!多所饶益,为世人民,作良友福田。迦叶!当知,吾般涅盘后千岁馀,当有比丘于禅退转,不复行头陀之法,亦无乞食,着补纳衣,贪受长者请其衣食,亦复不在树下闲居之处,好喜庄饰房舍,亦不用大小便为药,但着馀药草,极甘美者,或于其中贪着财货,吝惜房舍,恒共斗诤,尔时,檀越施主笃信佛法,好喜惠施,不惜财物,是时,檀越施主命终之后尽生天上,比丘懈怠者,死入地狱中。如是,迦叶!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得久保。又迦叶当知,将来之世,当有比丘剃须发而习家业,左抱男,右抱女,又执筝箫在街巷乞食。尔时,檀越施主受福无穷,况复今日至诚乞食者。如是,迦叶!一切行无常,不可久停。迦叶!当知,将来之世,若有沙门比丘,当舍八种道(八正道)及七种之法(七菩提支法)。如我今日于三阿僧只劫,所集法宝,将来诸比丘以为歌曲(现在佛经都谱为歌来唱了,少人恭敬佛法了)。在众人中乞食以自济命,然后檀越施主饭彼比丘众,犹获其福,况复今日而不得其福乎?我今持此法付授迦叶及阿难比丘,所以然者,吾今年老以向八十,然如来不久当取灭度,今持法宝付嘱二人,善念诵持,使不断绝,流布世间,其有遏绝圣人言教者,便为堕边际。是故,今日嘱累汝经法,无令脱失。是时,大迦叶及阿难即从座起,长跪叉手,白世尊言∶以何等故?以此经法付授二人,不嘱累馀人乎,又复如来众中,神通第一不可称计,然不嘱累。世尊告迦叶曰∶我于天上、人中,终不见此人,能受持此法宝,如迦叶、阿难之比。然声闻中亦复不出二人上者。过去诸佛亦复有此二人受持经法,如今迦叶、阿难比丘之比,极为殊妙,所以然者,过去诸佛头陀行比丘,法存则存,法没则没,然我今日迦叶比丘留住在世,弥勒佛出世然后取灭度,由此因缘,今迦叶比丘胜过去时比丘之众。又阿难比丘云何得胜过去侍者?过去时诸佛侍者,闻他所说,然后乃解,然今日阿难比丘,如来未发语便解,如来不复语是,皆悉知之,由此因缘,阿难比丘胜过去时诸佛侍者。是故,迦叶、阿难吾今付授汝,嘱累汝此法宝,无令缺减。”护持明师因此,当此年代,我们更应以佛所制戒律修持身心,清净三业。我们更应修习正法,从经藏里排除假的糟糠,依循明师的指导,这明师须具以下的功德,也即是于法与律学皆应具足。[律二十二明了论](卷1,大正藏24册, p672a)列出五十种五德依止师的功德∶“偈曰:了义能显明了德,谓五五十尊师德,此人圆满佛所赞,毗那耶师德相应。释曰∶优波陀诃(Upa-jjhāya戒师)及所依止人,有五五十功德,此中随得一五德,此人堪作优波陀诃及依止师。五种五十者(五十种类的戒师与依止师五德资格)∶(1)一解罪相,二解罪缘起相,三解非罪相,四解出离罪方,五十夏,是第一五。(2)一有戒,二多闻,三大智,四能料理病人,五十夏,是第二五。(3)一有戒,二多闻,三大智,四能简择令离诸见体用,五十夏,是第三五。(4)一有戒,二多闻,三大智,四能令出离有难方(方法),五十夏,是第四五。(5)一有戒,二能料理病人,三能令离恶作忧悔,四能简择令离诸见体用,五十夏,是第五五。(6)戒,(理)病,(离)恶作,诸见,十夏,是第六五。(7)戒,(理)病,(离)恶作,多闻,十夏,是第七五。(8)戒,(理)病,(离)恶作,大智,十夏,是第八五。(9)戒, (理)病,诸见,多闻,十夏,是第九五。(10)戒,(理)病,诸见,大智,十夏,是第十五。此合是第一五十。(11)戒,(理)病,(离)难方,多闻,十夏,是第一五。(12)戒,(理)病,多闻,大智,十夏,是第二五。(13)圆满戒,正行相应,正见相应,能料理病人,十夏,是第三五。(14)戒,(理)病,多闻,能令离已生未生恶作忧悔,十夏,是第四五。(15)戒,正行,正见,诸见,十夏,是第五五。(16)戒,正行,正见,难方,十夏,是第六五。(17)戒,正行,正见,多闻,十夏,是第七五。(18)戒,正行,正见,大智,十夏,是第八五。(19)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戒学,十夏,是第九五。(20)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心学,十夏,是第十五。此合是第二五十。(21)(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慧学,十夏,(亦五)是第一五。(22)(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戒学丶心学丶慧学,十夏,是第二五。(23)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于依慧学,十夏,此即第三五。(24)(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于依戒学丶心学丶慧学),十夏,(是第四五。)(25)(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正行学,十夏,是第五五。(26)(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梵行学,十夏,是第六五。(27)(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波罗提木叉学,十夏,是第七五。(28)(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于依正行学,十夏,是第八五。)(29)(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于依梵行学,十夏,是第九五。)(30)(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于依波罗提木叉学,十夏,)(是第十五。)此合是第三五十。(31)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有学戒,十夏,是第一五。(32)(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有学定,(十夏),是第二五。(33)(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有学慧,(十夏),是第三五。(34)(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有学解脱,(十夏),是第四五。(35)(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有学解脱知见,(十夏),是第五五。(36)(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戒),十夏,(是第六五。)(37)(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定),十夏,(是第七五。)(38)(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慧),十夏,(是第八五。)(39)(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解脱),十夏,(是第九五。)(40)(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解脱知见),十夏,(是第十五。)合是第四五十。(41)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无学戒,十夏,是第一五。(42)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无学定,十夏,是第二五。(43)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无学慧,十夏,是第三五。(44)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无学解脱,十夏,是第四五。(45)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无学解脱知见,十夏,是第五五。(46)(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于依无学戒),十夏,(是第六五。)(47)(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于依无学定),十夏,(是第七五。)(48)(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于依无学慧),十夏,(是第八五。)(49)(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于依无学解脱),十夏,(是第九五。)(50)(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于依无学解脱知见),十夏,(是第十五。)合是第五五十。如此五五十功德,能显明了人。若人能了别如此义,此人学佛所说,具足律师功德相应。”总结[律二十二明了论]里讨论的修学方法有下列十八项∶ (1)依波罗提木叉学持戒(解罪相,解罪缘起相,解非罪相,解出离罪方);(2)多闻;(3)照顾病人(指病僧);(4)能令脱离困难方法;(5)能令离已生未生恶作忧悔(能教弟子于依正行学); (6)能教弟子于依梵行学(不杀不盗不淫);(7)能简择令离诸见(能自心择法离诸见,具正见);(8)能教弟子于依戒学;(9)能教弟子于依心学(修习定);(10)能教弟子于依慧学(有大智); (11)能教弟子于依有学解脱(心解脱于贪瞋);(12)能教弟子于依有学解脱知见(心解脱于痴);(13)能教弟子于依无学戒;(14)能教弟子于依无学定;(15)能教弟子于依无学慧;(16)能教弟子于依无学解脱;(17)能教弟子于依无学解脱知见;(18)有十夏,若人圆满修习,具足律师功德。出家众是世间的无上福田,能令众生现世得福,因为出家众能成就五法∶一见道谛;二漏尽;三灭尽定;四四无量心;五无诤三昧。依[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7,大正藏23册,p547b)所说∶“凡有五事,能与众生作现世福田∶一入见谛道;二大尽智;三灭尽定;四四无量;五无诤三昧。出见谛道,所以令人得现世福。已从无始已来,为邪见所恼,今证见谛,尽一切五邪,皆悉无馀,不坏信见今始成就,以此因缘,令人现世得福。大尽智生,所以令人得现世福者。众生从无始来,为痴爱慢所恼,今得尽智三垢永尽,以此因缘令人得现世福。若出灭尽定,亦令众生得现世福。又言,从灭尽定出,正似从泥洹(涅盘)中来,以此因缘故得现世福。又言,若入灭尽定,必次第从初禅乃至非想处,然后入尽定,若出定时,必从非想次第入无所有处,乃至初禅入散乱心,以心游遍诸禅功力深重,是故令众生得现世福。四无量者,以心缘无边众生拔苦与乐益物深广,以此因缘故,令众生得现世福。无诤三昧,此是世俗三昧,非无漏也。诤有三种∶一烦恼诤,二五阴诤,三斗诤。一切罗汉二种诤尽,烦恼诤丶斗诤,此二诤尽。五阴是有馀故未尽,有此五阴能发人诤,唯有无诤三昧,能灭此诤。一切罗汉虽自无诤,不能令前人于身上不起诤心。无诤罗汉,能令彼此无诤,一切灭故,能令众生现世得福。”因此我们更要努力成就自己,造福他人,自利利他。但愿正法长住,利益人天。法增比丘, 澳洲悉尼
水浒传第四回简介
话说当下鲁提辖扭过身来看时,拖扯的不是别人,却是渭州酒楼上救了的金老。
那老儿直拖鲁达到僻静处,说道:“恩人,你好大胆!现今明明地张挂榜文,出一
千贯赏钱捉你,你缘何却去看榜?若不是老汉遇见时,却不被做公的拿了。榜上现
写着你年甲、貌相、贯址。”鲁达道:“洒家不瞒你说,因为你上,就那日回到状
元桥下,正迎着郑屠那厮,被洒家三拳打死了,因此上在逃。一到处撞了四五十日,
不想来到这里。你缘何不回东京去,也来到这里?”金老道:“恩人在上:自从得
恩人救了,老汉寻得一辆车子,本欲要回东京去,又怕这厮赶来,亦无恩人在彼搭
救,因此不上东京去。随路望北来,撞见一个京师古邻,来这里做买卖,就带老汉
父子两口儿到这里。亏杀了他,就与老汉女儿做媒,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赵员外,
养做外宅,衣食丰足,皆出于恩人。我女儿常常对他孤老说提辖大恩。那个员外也
爱刺枪使棒,常说道:‘怎地得恩人相会一面也好。’想念如何能够得见。且请恩
人到家过几日,却再商议。”
鲁提辖便和金老行不得半里,到门首,只见老儿揭起帘子,叫道:“我儿,大
恩人在此。”那女孩儿浓妆艳饰,从里面出来,请鲁达居中坐了,插烛也似拜了六
拜,说道:“若非恩人垂救,怎能够有今日。”鲁达看那女子时,另是一般丰韵,
比前不同。但见:
金钗斜插,掩映乌云;翠袖巧裁,轻笼瑞雪。樱桃口浅晕微红,春笋手半舒嫩
玉。纤腰袅娜,绿罗裙微露金莲;素体轻
盈,红绣袄偏宜玉体。脸堆三月娇花,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
楚岫云。
那女子拜罢,便请鲁提辖道:“恩人上楼去请坐。”鲁达道:“不须生受,洒
家便要去。”金老便道:“恩人既到这里,如何肯放教你便去?”老儿接了杆棒包
裹,请到楼上坐定。老儿分付道:“我儿陪侍恩人坐坐,我去安排饭来。”鲁达道:
“不消多事,随分便好。”老儿道:“提辖恩念,杀身难报,量些粗食薄味,何足
挂齿。”女子留住鲁达在楼上坐地,金老下来,叫了家中新讨的小厮,分付那个娅
�,一面烧着火。老儿和这小厮上街来,买了些鲜鱼、嫩鸡、酿鹅、肥�、时新果
子之类归来。一面开酒,收拾菜蔬,都早摆了,搬上楼来。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
三双箸,铺下菜蔬、果子、嗄饭等物,娅�将银酒壶烫上酒来。女父二人,轮番把
盏。金老倒地便拜。鲁提辖道:“老人家如何恁地下礼,折杀俺也。”金老说道:
“恩人听禀:前日老汉初到这里,写个红纸牌儿,旦夕一炷香,父女两个兀自拜哩。
今日恩人亲身到此,如何不拜?”鲁达道:“却也难得你这片心。”
三人慢慢地饮酒。将及天晚,只听得楼下打将起来。鲁提辖开窗看时,只见楼
下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口里都叫拿将下来。人丛里一个人,骑在马上,口里
大喝道:“休教走了这贼!”鲁达见不是头,拿起凳子,从楼上打将下来。金老连
忙摇手叫道:“都不要动手。”那老儿抢下楼去,直至那骑马的官人身边,说了几
句言语,那官人笑将起来,便喝散了那二三十人,各自去了。那官人下马,入到里
面,老儿请下鲁提辖来,那官人扑翻身便拜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义士提辖受礼。”鲁达便问那金老道:“这官人是谁?素不相识,缘何便拜洒家?”
老儿道:“这个便是我儿的官人赵员外。却才只道老汉引甚么郎君子弟在楼上吃酒,
因此引庄客来厮打。老汉说知,方才喝散了。”鲁达道:“原来如此。怪员外不得。”
赵员外再请鲁提辖上楼坐定。金老重整杯盘,再备酒食相待。赵员外让鲁达上首坐
地,鲁达道:“洒家怎敢!”员外道:“聊表相敬之礼,小子多闻提辖如此豪杰,
今日天赐相见,实为万幸。”鲁达道:“洒家是个粗卤汉子,又犯了该死的罪过。
若蒙员外不弃贫贱,结为相识,但有用洒家处,便与你去。”赵员外大喜,动问打
死郑屠一事,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吃了半夜酒,各自歇了。
次日天明,赵员外道:“此处恐不稳便,可请提辖到敝庄住几时。”鲁达问道:
“贵庄在何处?”员外道:“离此间十里多路,地名七宝村便是。”鲁达道:“最
好。”员外先使人去庄上叫牵两匹马来。未及晌午,马已到来,员外便请鲁提辖上
马,叫庄客担了行李,鲁达相辞了金老父女二人,和赵员外上了马。两个并马行程,
于路说些闲话,投七宝村来。不多时,早到庄前下马,赵员外携住鲁达的手,直至
草堂上,分宾而坐;一面叫杀羊置酒相待。晚间收拾客房安歇,次日又备酒食管待。
鲁达道:“员外错爱,洒家如何报答。”赵员外便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如何言报答之事。”
话休絮烦。鲁达自此之后,在这赵员外庄上住了五七日。忽一日,两个正在书
院里闲坐说话,只见金老急急奔来庄上,径到书院里,见了赵员外并鲁提辖。见没
人,便对鲁达道:“恩人,不是老汉心多,为是恩人前日老汉请在楼上吃酒,员外
误听人报,引领庄客来闹了街坊,后却散了,人都有些疑心,说开去。昨日有三四
个做公的来,邻舍街坊打听得紧,只怕要来村里缉捕恩人。倘或有些疏失,如之奈
何?”鲁达道:“恁地时,洒家自去便了。”赵员外道:“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
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都不好看。赵某却有个道理,
教提辖万无一失,足可安身避难,只怕提辖不肯。”鲁达道:“洒家是个该死的人,
但得一处安身便了,做甚么不肯?”赵员外道:“若如此,最好。离此间三十余里
有座山,唤做五台山,山上有一个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萨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
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我曾许下剃
度一僧在寺里,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只不曾有个心腹之人,了这条愿心。如
是提辖肯时,一应费用,都是赵某备办,委实肯落发做和尚么?”鲁达寻思:“如
今便要去时,那里投奔人,不如就了这条路罢。”便道:“既蒙员外做主,洒家情
愿做了和尚,专靠员外照管。”当时说定了,连夜收拾衣服盘缠,缎匹礼物,排担
了。
次日早起来,叫庄客挑了,两个取路望五台山来。辰牌已后,早到那山下。鲁
提辖看那五台山时,果然好座大山!但见:
云遮峰顶,日转山腰。嵯峨仿佛接天关,��参差侵汉表。岩前花木舞春风,
暗吐清香;洞口藤萝披宿雨,倒悬嫩线。飞云瀑布,银河影浸月光寒;峭壁苍松,
铁角铃摇龙尾动。山根雄峙三千界,峦势高擎几万年。
赵员外与鲁提辖两乘轿子,抬上山来,一面使庄客前去通报。到得寺前,早有寺中
都寺、监寺,出来迎接。两个下了轿子,去山门外亭子上坐定。寺内智真长老得知,
引着首座、侍者,出山门外来迎接。赵员外和鲁达向前施礼,真长老打了问讯,说
道:“施主远出不易。”赵员外答道:“有些小事,特来上刹相浼。”真长老便道:
“且请员外方丈吃茶。”赵员外前行,鲁达跟在背后,看那文殊寺,果然是好座大
刹!但见:
山门侵翠岭,佛殿接青云。钟楼与月窟相连,经阁共峰峦对立。香积厨通一泓
泉水,众僧寮纳四面烟霞。老僧方丈斗牛边,禅客经堂云雾里。白面猿时时献果,
将怪石敲响木鱼;黄斑鹿日日衔花,向宝殿供养金佛。七层宝塔接丹霄,千古圣僧
来大刹。
当时真长老请赵员外并鲁达到方丈。长老邀员外向客席而坐,鲁达便去下首,坐在
禅椅上。员外叫鲁达附耳低言:“你来这里出家,如何便对长老坐地?”鲁达道:
“洒家不省得。”起身立在员外肩下。面前首座、维那、侍者、监寺、都寺、知客、
书记,依次排立东西两班。庄客把轿子安顿了,一齐搬将盒子入方丈来,摆在面前。
长老道:“何故又将礼物来?寺中多有相渎檀越处。”赵员外道:“些小薄礼,何
足称谢!”道人、行童收拾去了。赵员外起身道:“一事启堂头大和尚:赵某旧有
一条愿心,许剃一僧在上刹,度牒词簿都已有了,到今不曾剃得。今有这个表弟姓
鲁,是关西军汉出身,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万望长老收录,慈悲慈悲,
看赵某薄面,披剃为僧。一应所用,弟子自当准备,烦望长老玉成,幸甚!”长老
见说,答道:“这个事缘是光辉老僧山门,容易容易,且请拜茶。”只见行童托出
茶来。茶罢,收了盏托。
真长老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只见首
座与众僧自去商议道:“这个人不似出家的模样,一双眼却恁凶险。”众僧道:“知
客,你去邀请客人坐地,我们与长老计较。”知客出来,请赵员外、鲁达到客馆里
坐地。首座众僧禀长老说道:“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不可
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长老道:“他是赵员外檀越的兄弟,如何撇得他的面
皮?你等众人且休疑心,待我看一看。”焚起一炷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
口诵咒语,入定去了。一炷香过,却好回来,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
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
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首座道:“长老只是护短,我等只得从他。不谏
不是,谏他不从,便了。”
长老叫备斋食,请赵员外等方丈会斋。斋罢,监寺打了单帐。赵员外取出银两,
教人买办物料;一面在寺里做僧鞋、僧衣、僧帽、袈裟、拜具。一两日都已完备。
长老选了吉日良时,教鸣钟击鼓,就法堂内会集大众,整整齐齐,五六百僧人,尽
披袈裟,都到法座下合掌作礼,分作两班。赵员外取出银锭、表礼、信香,向法座
前礼拜了。表白宣疏已罢,行童引鲁达到法座下。维那教鲁达除了巾帻,把头发分
做九路绾了,扌周揲起来。净发人先把一周遭都剃了,却待剃髭须,鲁达道:“留了
这些儿还洒家也好。”众僧忍笑不住。真长老在法座上道:“大众听偈。”念道:
“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除,免得争竞。”长老念罢偈言,喝一声:“咄!
尽皆剃去!”净发人只一刀,尽皆剃了。首座呈将度牒上法座前,请长老赐法名。
长老拿着空头度牒,而说偈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
长老赐名已罢,把度牒转将下来,书记僧填写了度牒,付与鲁智深收受。长老
又赐法衣袈裟,教智深穿了。监寺引上法座前,长老用手与他摩顶受记道:“一要
皈依佛性,二要归奉正法,三要归敬师友,此是三归。五戒者:一不要杀生,二不
要偷盗,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贪酒,五不要妄语。”智深不晓得禅宗答应能否两字,
却便道:“洒家记得。”众僧都笑。受记已罢,赵员外请众僧到云堂里坐下,焚香
设斋供献。大小职事僧人,各有上贺礼物。都寺引鲁智深参拜了众师兄师弟,又引
去僧堂背后丛林里选佛场坐地。当夜无事。
次日赵员外要回,告辞长老,留连不住,早斋已罢,并众僧都送出山门。赵员
外合掌道:“长老在上,众师父在此,凡事慈悲。小弟智深,乃是愚卤直人,早晚
礼数不到,言语冒渎,误犯清规,万望觑赵某薄面,恕免恕免。”长老道:“员外
放心,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经诵咒,办道参禅。”员外道:“日后自得报答。”人
丛里唤智深到松树下,低低分付道:“贤弟,你从今日难比往常,凡事自宜省戒,
切不可托大。倘有不然,难以相见,保重保重。早晚衣服,我自使人送来。”智深
道:“不索哥哥说,洒家都依了。”当时赵员外相辞长老,再别了众人上轿;引了
庄客,�了一乘空轿,取了盒子,下山回家去了。当下长老自引了众僧回寺。
话说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上下肩两个禅和子推他起
来,说道:“使不得。既要出家,如何不学坐禅?”智深道:“洒家自睡,干你甚
事?”禅和子道:“善哉!”智深裸袖道:“团鱼洒家也吃,甚么‘鳝哉’?”禅
和子道:“却是苦也!”智深便道:“团鱼大腹,又肥甜了,好吃,那得‘苦也’。”
上下肩禅和子都不睬他,由他自睡了。次日要去对长老说知智深如此无礼,首座劝
道:“长老说道他后来正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只是护短,你们且没奈何,休与
他一般见识。”禅和子自去了。智深见没人说他,每到晚便放翻身体,横罗十字,
倒在禅床上睡,夜间鼻如雷响;要起来净手,大惊小怪,只在佛殿后撒尿撒屎,遍
地都是。侍者禀长老说:“智深好生无礼,全没些个出家人体面,丛林中如何安着
得此等之人?”长老喝道:“胡说!且看檀越之面,后来必改。”自此无人敢说。
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时遇初冬天气,智深久静思动。当
日晴明得好,智深穿了皂布直裰,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信
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寻思道:“干鸟么!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
不离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赵员外这几日又不使人送些东西来与
洒家吃,口中淡出鸟来。这早晚怎地得些酒来吃也好。”正想酒哩,只见远远地一
个汉子,挑着一付担桶,唱上山来,上面盖着桶盖。那汉子手里拿着一个旋子,唱
着上来,唱道:“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
别霸王。”
鲁智深观见那汉子挑担桶上来,坐在亭子上,看这汉子,也来亭子上,歇下担
桶。智深道:“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那汉子道:“好酒!”智深道:
“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和尚,你真个也是作耍?”智深道:“洒家和你耍
甚么?”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
做生活的吃。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被长老责罚,追了本
钱,赶出屋去。我们现关着本寺的本钱,现住着本寺的屋宇,如何敢卖与你吃?”
智深道:“真个不卖?”那汉子道:“杀了我也不卖!”智深道:“洒家也不杀你,
只要问你买酒吃。”那汉子见不是头,挑了担桶便走。智深赶下亭子来,双手拿住
匾担,只一脚,交裆踢着,那汉子双手掩着,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智深
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旋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
大桶酒吃了一桶。智深道:“汉子,明日来寺里讨钱。”那汉子方才疼止,又怕寺
里长老得知,坏了衣饭,忍气吞声,那里敢讨钱?把酒分做两半桶挑了,拿了旋子,
飞也似下山去了。
只说鲁智深在亭子上坐了半日,酒却上来。下得亭子,松树根边又坐了半歇,
酒越涌上来。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花绣来,
扇着两个膀子上山来。但见:
头重脚轻,眼红面赤;前合后仰,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
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蛇。指定天宫,叫骂天蓬元帅;踏开地府,要拿催命判
官。裸形赤体醉魔君,放火杀人花和尚。
鲁达看看来到山门下,两个门子远远地望见,拿着竹篦来到山门下,拦住鲁智深便
喝道:“你是佛家弟子,如何�得烂醉了上山来?你须不瞎,也见库局里贴的晓示:
但凡和尚破戒吃酒,决打四十竹篦,赶出寺去,如门子纵容醉的僧人入寺,也吃十
下。你快下山去,饶你几下竹篦。”鲁智深一者初做和尚,二来旧性未改,睁起双
眼骂道:“直娘贼!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门子见势头不好,一个飞
也似入来报监寺,一个虚拖竹篦拦他。智深用手隔过,揸开五指,去那门子脸上只
一掌,打得踉踉跄跄;却待挣扎,智深再复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只是叫苦。智深
道:“洒家饶你这厮。”踉踉跄跄,�入寺里来。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
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智深。
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众人初时不知他是军
官出身,次后见他行得凶了,慌忙都退入藏殿里去,便把亮�关上。智深抢入阶来,
一拳一脚,打开亮�,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夺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
监寺慌忙报知长老,长老听得,急引了三五个侍者直来廊下,喝道:“智深不
得无礼!”智深虽然酒醉,却认得是长老,撇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
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长老道:
“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鲁智深道:“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
那几个秃驴!”长老叫侍者扶智深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地睡了。众多职事
僧人围定长老告诉道:“向日徒弟们曾谏长老来,今日如何?本寺那里容得这个野
猫,乱了清规!”长老道:“虽是如今眼下有些罗唣,后来却成得正果,无奈何,
且看赵员外檀越之面,容恕他这一番。我自明日叫去埋怨他便了。”众僧冷笑道:
“好个没分晓的长老!”各自散去歇息。
次日,早斋罢,长老使侍者到僧堂里坐禅处唤智深时,尚兀自未起。待他起来,
穿了直裰,赤着脚,一道烟走出僧堂来。侍者吃了一惊,赶出外来寻时,却走在佛
殿后撒屎。侍者忍笑不住,等他净了手,说道:“长老请你说话。”智深跟着侍者
到方丈,长老道:“智深虽是个武夫出身,今来赵员外檀越剃度了你,我与你摩顶
受记,教你‘一不可杀生,二不可偷盗,三不可邪淫,四不可贪酒,五不可妄语。’
此五戒乃僧家常理。出家人第一不可贪酒,你如何夜来吃得大醉?打了门子,伤坏
了藏殿上朱红�子,又把火工道人都打走了,口出喊声,如何这般所为?”智深跪
下道:“今番不敢了。”长老道:“既然出家,如何先破了酒戒,又乱了清规?我
不看你施主赵员外面,定赶你出寺!再后休犯!”智深起来合掌道:“不敢,不敢。”
长老留在方丈里,安排早饭与他吃,又用好言语劝他,取一领细布直裰,一双僧鞋,
与了智深,教回僧堂去了。昔有一名贤,走笔作一篇口号,单说那酒。端的做得好!
道是:
从来过恶皆归酒,我有一言为世剖。
地水火风合成人,面曲米水和醇酎。
酒在瓶中寂不波,人未酣时若无口。
谁说孩提即醉翁,未闻食糯颠如狗。
如何三杯放手倾,遂令四大不自有!
几人涓滴不能尝,几人一饮三百斗。
亦有醒眼是狂徒,亦有��神不谬。
酒中贤圣得人传,人负邦家因酒覆。
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醉酒。”
但凡饮酒,不可尽欢,常言:“酒能成事,酒能败事。”便是小胆的吃了,也胡乱
做了大胆,何况性高的人?
再说这鲁智深自从吃酒醉闹了这一场,一连三四个月,不敢出寺门去。忽一日,
天气暴暖,是二月间天气,离了僧房,信步踱出山门外立地,看着五台山,喝采一
回。猛听得山下叮叮当当的响声,顺风吹上山来。智深再回僧堂里取了些银两,揣
在怀里,一步步走下山去。出得那“五台福地”的牌楼来,看时,原来却是一个市
井,约有五七百人家。智深看那市镇上时,也有卖肉的,也有卖菜的,也有酒店面
店。智深寻思道:“干呆么!俺早知有这个去处,不夺他那桶酒吃,也自下来买些
吃。这几日熬得清水流,且过去看,有甚东西买些吃?”听得那响处,却是打铁的
在那里打铁,间壁一家门上,写着“父子客店”。智深走到铁匠铺门前看时,见三
个人打铁。智深便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那打铁的看见鲁智深腮边新剃,
暴长短须,戗戗地好渗濑人,先有五分怕他。那待诏住了手道:“师父请坐,要打
甚么生活?”智深道:“洒家要打条禅杖,一口戒刀,不知有上等好铁么?”待诏
道:“小人这里正有些好铁,不知师父要打多少重的禅杖、戒刀,但凭分付。”智
深道:“洒家只要打一条一百斤重的。”待诏笑道:“重了。师父,小人打怕不打
了,只恐师父如何使得动?便是关王刀,也只有八十一斤。”智深焦躁道:“俺便
不及关王,他也只是个人。”那待诏道:“小人据常说,只可打条四五十斤的,也
十分重了。”智深道:“便依你说,比关王刀,也打八十一斤的。”待诏道:“师
父,肥了不好看,又不中使。依着小人,好生打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与师父,
使不动时,休怪小人。戒刀已说了,不用分付,小人自用十分好铁打造在此。”智
深道:“两件家生,要几两银子?”待诏道:“不讨价,实要五两银子。”智深道:
“俺便依你五两银子;你若打得好时,再有赏你。”那待诏接了银两道:“小人便
打在此。”智深道:“俺有些碎银子在这里,和你买碗酒吃。”待诏道:“师父稳
便,小人赶趁些生活,不及相陪。”
智深离了铁匠人家,行不到三二十步,见一个酒望子,挑出在房檐上。智深掀
起帘子,入到里面坐下,敲着桌子叫道:“将酒来!”卖酒的主人家说道:“师父
少罪,小人住的房屋,也是寺里的,本钱也是寺里的。长老已有法旨:但是小人们
卖酒与寺里僧人吃了,便要追了小人们本钱,又赶出屋,因此,只得休怪。”智深
道:“胡乱卖些与洒家吃,俺须不说是你家便了。”店主人道:“胡乱不得,师父
别处去吃,休怪,休怪。”智深只得起身,便道:“洒家别处吃得,却来和你说话。”
出得店门,行了几步,又望见一家酒旗儿,直挑出在门前。智深一直走进去,坐下
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卖与俺吃。”店主人道:“师父,你好不晓事,长老已
有法旨,你须也知,却来坏我们衣饭。”智深不肯动身,三回五次,那里肯卖。智
深情知不肯,起身又走。连走了三五家,都不肯卖。智深寻思一计,若不生个道理,
如何能够酒吃?远远地杏花深处,市梢尽头,一家挑出个草帚儿来。智深走到那里
看时,却是个傍村小酒店。但见:
傍村酒肆已多年,斜插桑麻古道边。
白板凳铺宾客坐,须篱笆用棘荆编。
破瓮榨成黄米酒,柴门挑出布青帘。
更有一般堪笑处,牛屎泥墙尽酒仙。
智深走入店里来,靠窗坐下,便叫道:“主人家,过往僧人买碗酒吃。”庄家看了
一看道:“和尚,你那里来?”智深道:“俺是行脚僧人,游方到此经过,要买碗
酒吃。”庄家道:“和尚,若是五台山寺里的师父,我却不敢卖与你吃。”智深道:
“洒家不是,你快将酒卖来。”庄家看见鲁智深这般模样,声音各别,便道:“你
要打多少酒?”智深道:“休问多少,大碗只顾筛来。”约莫也吃了十来碗,智深
问道:“有甚肉,把一盘来吃。”庄家道:“早来有些牛肉,都卖没了。”智深猛
闻得一阵肉香,走出空地上看时,只见墙边沙锅里煮着一只狗在那里。智深道:“你
家现有狗肉,如何不卖与俺吃?”庄家道:“我怕你是出家人,不吃狗肉,因此不
来问你。”智深道:“洒家的银子有在这里。”便将银子递与庄家道:“你且卖半
只与俺。”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智深大喜,
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吃得口滑,只顾要吃,那里肯
住。庄家倒都呆了,叫道:“和尚,只恁地罢!”智深睁起眼道:“洒家又不白吃
你的,管俺怎地?”庄家道:“再要多少?”智深道:“再打一桶来。”庄家只得
又舀一桶来。智深无移时,又吃了这桶酒,剩下一脚狗腿,把来揣在怀里,临出门
又道:“多的银子,明日又来吃。”吓得庄家目瞪口呆,罔知所措。看见他早望五
台山上去了。
智深走到半山亭子上,坐了一回,酒却涌上来,跳起身,口里道:“俺好些时
不曾拽拳使脚,觉道身体都困倦了,洒家且使几路看。”下得亭子,把两只袖子�
在手里,上下左右,使了一回。使得力发,只一膀子,扇在亭子柱上,只听得刮剌
剌一声响亮,把亭子柱打折了,坍了亭子半边。门子听得半山里响,高处看时,只
见鲁智深一步一�,抢上山来。两个门子叫道:“苦也!这畜生今番又醉得不小,
可便把山门关上,把拴拴了。”只在门缝里张时,见智深抢到山门下,见关了门,
把拳头擂鼓也似敲门,两个门子那里敢开。智深敲了一回,扭过身来,看了左边的
金刚,喝一声道:“你这个鸟大汉,不替俺敲门,却拿着拳头吓洒家,俺须不怕你。”
跳上台基,把栅剌子只一拔,却似�葱般拔开了;拿起一根折木头,去那金刚腿上
便打,簌簌地泥和颜色都脱下来。门子张见道:“苦也!”只得报知长老。智深等
...
轩辕剑外传苍之涛DOMO的攻略
DOMO水世界
小猫:在楚国郢城客栈会遇到小猫,他会请你去DOMO水世界找小狐狸拿东西,出了郢城往南走到底就会进入DOMO水世界。小狐狸在右边桥边,和他说话会得知资料不见了,他请你转告小猫。回客栈转告小猫,他会请你帮忙找出遗失的草稿(假车芸),它在郢城、楚驿、秦驿、雍城、秦宫大道五个地点其中之一,他则自己回到DOMO水世界。找到 “假车芸”(五个地点随机出现)后,拿回DOMO水世界可以得到一件衣服,平常按“Z”键可以换装。
阿元:之前如果买过投币铠甲,且玩家电脑中装有《轩辕剑Online》,会给你真正的投币铠甲。
阿福:对话后得到草药。
小栗子:集齐8张恩居图会给你看一段比较珍稀的东西。
提款机:对话选“有黑色特质”之后可用仙防换钱,每次1000钱。
小狐狸:玩默契游戏,第一次三次全对得到飞飞,并且开启转生台。在天书中建造转生台后可用封印之蛋召唤打过的怪物,包括部分Boss。
小纤宜:玩拼图游戏,20秒内完成得到拟猫靴(速度加100),超过20秒得奔雷鞋。
隐形伦:问你用的是不是盗版,答错了将被逐出水世界。答案是“隐形伦的画像”、“人物关系”、“离”、 “姓李的人”,最后奖励选“三个全要”。
湿砍:与湿砍玩完游戏后会强化鼠锤技能,可以一次打掉敌人20格血
凯特:在水世界找三条鱼,可以得到跌打药酒、草药和500文钱。
兔子箱:之前听过所有的游戏帮助的话会送你好孩子奖状。
独目鬼:有好孩子奖状可以与他随机战斗,胜利后获得法宝常转轮,可以发动轮指令。
蔡魔头:猜拳赢他后可以得900文钱。
乌骨鸡:他要一顶安全帽,可以在之前的秦驿宝箱,换投射木甲兵制作方法。
小海马:选“动画超棒”,可以加满血,花5000钱买一个草药他会说“心痛的感觉”。
骨头鱼:给他需要的药品,第一次可以换七合龙爪花,第二次可以换蟠桃果。
钢盔:造出清单上的机关给他,可以得12400钱。
小熊:选“绝不可以”,再给他柔软精(云梦泽小蝙蝠身上偷到),可以学得熊的爆发力(车芸绝技)。
苍蝇:完成所有人的要求后会给玩家不老泉水。
郭貘:完成所有DOMO组员任务后,与其交谈可以得到DOMO令牌,效果是我方数值全满并且给予敌方重大 伤害(战斗中使用)。
关于无量寿佛的诗句
1.赞颂阿弥陀佛的诗句
弥陀经典佛说道,极乐世界殊胜地,圣鸟说法宝树排,七宝池中功德水。
池中纯金沙布地,楼阁皆是金银饰,朵朵莲花殊胜开,大如车轮放光彩。
微妙香洁圣庄严,国土昼夜奏天乐,无有众苦只受乐,阿弥陀佛今说法。
众生闻之悉念佛,佛土更无三恶道,圣鸟皆是变化现,十方诸佛所赞叹。
一切诸佛皆护念,佛说众生应发愿,善根福德善男女,因缘具足持名号。
临终清醒心不乱,弥陀圣众来接引,往生净土受诸乐,聆听佛法得解脱。
往生净土受诸乐,证道佛果乘愿来。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2.关于称颂弥勒佛的诗词
/view/1638418.htm(这里面很齐全)
另外附加几个:
一: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二: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三:
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
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
四: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五:
你眉头着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穿虑吃, 只因可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六: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七:
处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总要大肚皮。
八: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九:
肚肠宽肥容世界,大大大;
心肺冷静笑人生,哈哈哈。
十: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由来?
十一:
投起针来,果能罗什译经寸金易化;
吃了饭去,不学弥勒大肚滴水难消。
十二:
佛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腹欢喜;
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十三:
看一般人时往时来,我笑有因真可笑;
这两个字曰名曰利,你忙无甚为谁忙?
十四:
吃亏者岂无大肚?
笑杀人不肯回头。
十五:
一生补处寄诸天,普现菩萨身,当年鹿野苑中,曾助迦文传密意;
三界轮回仍故我,誓修唯识定,他日龙华会上,愿随无著觐慈颜。
十六: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
十七:
手上只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
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十八:
盈颜常喜,喜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张口大笑,笑世人不知省悟、不肯回头。
十九:
大肚纵能容,也不容瘴气乌烟、贪脏枉法;
慈颜常带笑,最可笑虚情假意、欺世盗名。
二十:
如来拈花笑,弥勒开口笑,问礼拜禅林,有几个能深知笑意?
菩萨低眉时,金刚怒目时,要虔修慧业,愿众生莫错过时机!
二十一: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
二十二:
一肚子不合时宜,问尊者如何消纳?
满面孔无非和气,请众生各去思量。
3.“无量寿佛”一词从何而来
阿弥陀佛( a mí tuó fó ),也意译为无量光,或无量寿佛。
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以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净土实践教化、接引众生的伟大悲愿。
这是我国佛教界最熟稔的如来。 (梵Amita-buddha,藏Dpag-tu-med、dpag-yas) 当代净土宗、密宗大德黄念祖老居士在《净土资粮》中明确指出:阿弥陀佛的阿字的正确读法是汉语拼音字母中的a字。
阿字是华严字母音里面的第一个字,一个阿字有无量功德,无量涵义,其中第一个涵义就是无生。密教中说从一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所以这个字的读音是非常重要的。
据《无量寿经》所述,于过去久远劫中,世自在王佛出世时,有一国王闻佛说法发无上道心,弃国出家,号为法藏。其后,彼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前,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的清净行,发四十八大愿。
其中有三个大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其中第十八愿是根本愿。
其愿文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法藏比丘发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净土,其佛土距此十万亿刹,名为安乐。
法藏比丘建立此四十八大愿之后,专一志向投注心意于庄严胜妙国土。其精进修行所感召的佛国世界,开阔广大无有障碍,超然殊胜独特美妙,其所建立的国土久远恒长,无有衰恼无有变异。
于不可思议百千亿那由他年岁久远劫来,积极培植菩萨无量的福德胜行。从不生起贪欲之心、嗔恨之心、恼害众生的心。
不起贪欲想、嗔恨想、恼害想,不著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忍辱的力量坚固成就,从不计较抱怨一切劳苦。
少欲知足,毫无染著嗔恨愚痴之念,心念住于三昧定意、恒常处于无为寂静,一切智慧通达无碍。没有虚伪谄媚邪曲之心,和颜悦色,柔软爱语,时时主动流露关怀问候的慈爱心意。
勇猛精进于自己所立下的志向誓愿,从来没有懈怠疲倦。专意追求清净纯白的善法,惠赐利益一切众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上地庄严自我之身心,具足种种福德善行,令一切的众生,功德利益皆得成就。 安住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不假造作不起妄念,观察世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远离所有粗恶低俗、自害害人彼此相害的言行。
修习一切柔软爱语、自利利他人我兼利的善行。放弃国土舍离王位,摒除财色的欲望,亲身实践六波罗蜜,亦教他人行六度万行。
无穷尽的时劫以来,积功累德。随著其所转生的地方,一任他的意愿和所求,无量的珍宝库藏,自然显发应现。
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觉真实解脱之道。或者示生为长者居士、富豪家族、权贵种姓。
或者示生为刹利国君转轮圣王。或示生为六欲天天主、乃至大梵天王。
常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恭敬诸佛世尊,如是的功德多得无法称叹记数。口中之气芬芳洁净,有如青莲花香。
身上的毛孔,散发出栴檀香味,其所散的香气普遍熏染无量世界。容貌颜色端正无缺,身相完好殊胜美妙。
手中常常自然生出无尽的宝藏、衣服饮食、珍妙华香、彩画宝盖、仪杖旗帜等装饰物品。如是等事超过一切世间诸天人民的功业福德,于一切法得大自在。
法藏比丘今已成佛,现在西方,距离此娑婆世界十万亿国土的地方,这个佛国世界的名字称为“安乐”又称极乐,自从法藏比丘成佛以来,已经过了十劫的时间。 又根据《悲华经》说:‘往昔过恒河沙数不可数千万亿劫的时间以前,有一个世界称为“删提岚”,劫名“善持”。
其中有一个转轮王名叫“无诤念”,于宝藏如来处,发菩提心,期愿摄取庄严的净土。佛即为他授记,从此向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尊音王如来的世界,在那个世界过一恒河沙数不可数百千万亿劫的时间,进入第二个恒河沙数不可数百千万亿劫的时间内,此时的世界,已转名为“安乐”,你到那个时候当可成佛,号为“无量寿如来”。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依据《悲华经》所记载的誓愿,大略与《无量寿经》所发的愿相似。 《一向出生菩萨经》又说:‘阿弥陀佛,在无量不可数时劫的时间以前,为转轮王的太子,名字为“不思议胜功德”,年十六岁时,从宝功德星宿劫王如来之处,听闻到法本陀罗尼。
在七万年中,精进勤奋修行学习,未曾睡眠,也不稍微卧倒休息。后来得遇九十亿百千那由他诸佛,于诸佛所说的法语,皆能听闻受持修行学习,厌离在家剃发出世,作出家沙门。
作出家沙门以后,更于九万年中,修习此陀罗尼,又为一切众生分别义理显扬开示。一生之中,努力精进教化众生,令八十亿那由他众生,发菩提心。
积功累德,至不退转之地。’ 《法华经》也说:‘过去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年纪出家而作沙弥。
彼大通智胜佛既已成佛,说完《法华经》之后,即进入寂静的屋室,经八万四千劫。当时十六位王子菩萨,各个高升法座,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部大众,广泛。
4.关于无量寿佛
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寿佛”,两者意思一致。
而因为人们对佛教知识不了解,听到佛中有个“寿”字,便以为膜拜它可以添福添寿,也更增加了对他的供奉。在很多地方,人们常将阿弥陀佛的“佛装”像称为“阿弥陀佛”;而将他的“菩萨装”像称为“无量寿佛”,其实都是一回事。
【阿弥陀佛】 梵名 Amita-buddha,西藏名 Dpag-tu-med, Dpag-yas。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
又作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略称弥陀。
梵语 amit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 Amita^yus,音译阿弥多廋,意译无量寿;梵名 Amita^bha,音译阿弥多婆、阿弥亸皤,意译无量光。
关于阿弥陀佛名号之由来,据鸠摩罗什译之阿弥陀经载,此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称阿弥陀佛。然据梵本阿弥陀经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载,此佛寿命无数、妙光无边,故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
一佛而有不同义之二名,为其他诸佛所未见。又于般舟三昧经、大阿弥陀经、维摩诘经等早期经典中,亦仅有阿弥陀之称号,故推知无量寿、无量光之称号,系后代依其名之原义所立。
另据平等觉经、后出阿弥陀佛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等载,弥陀号称无量清净佛,所在之世界称为清净世界、极乐世界。 阿隬陀佛成道之本缘,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
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方,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
阿弥陀三尊像通常以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与此二尊并称为西方三圣。 于现存大乘经论中,记载弥陀及其极乐净土之事者凡有二百余部,可见有关弥陀信仰及净土教义之深入人心。
据般舟三昧经卷上载,阿弥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另据观无量寿经之说,无量寿佛之身如百千亿夜摩天阎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眉间之白毫右旋宛转,毫相之大小犹如五倍须弥山之高广;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犹如四倍大海水之纵广。其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摄取念佛之众生。
于西藏,阿弥陀佛被视为无量光、无量寿二佛,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若祈求延寿福乐, 则皈依无量寿佛。 于密教,以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法身之妙观察智,称为甘露王。
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称为受用智慧身阿弥陀如来,居于西方月轮之中央。其身黄金色,结三摩地印,种子为[fan(hri^h!)](hri^h!),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莲花。
于胎藏界曼荼罗中,称为无量寿如来,居于中台八叶之西方。其身为白黄色或真金色,闭目,身著轻衣,跏趺坐于宝莲上,结入定印。
其种子为[fan(sam!)](sam!),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初开之莲花。(赖吒和罗所问德光经、决定总持经、贤劫经卷一、卷三、济诸方等学经、大法炬陀罗尼经卷十七、无量寿经优波提舍、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往生论注、观经疏(善导)。
5.无量寿佛
楼主提到的道士这个的“口头禅”应该是无量寿福吧。
道教的这一词,最早是“无量寿福”,乃祝福善信的一个专用名词。但道教的“无量寿福”的“福”字在西南地区的方言发音中与“佛”音相同,为避免曲解人们将佛教密宗的“无量寿佛”与“无量寿福”混淆,故后来全国道教统一以“福生无量天尊”的后四字“无量天尊”作为常尊圣号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寿佛”,两者意思一致。
而因为人们对佛教知识不了解,听到佛中有个“寿”字,便以为膜拜它可以添福添寿,也更增加了对他的供奉。在很多地方,人们常将阿弥陀佛的“佛装”像称为“阿弥陀佛”;而将他的“菩萨装”像称为“无量寿佛”,其实都是一回事。
【阿弥陀佛】 梵名 Amita-buddha,西藏名 Dpag-tu-med, Dpag-yas。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
又作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略称弥陀。
梵语 amit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 Amita^yus,音译阿弥多廋,意译无量寿;梵名 Amita^bha,音译阿弥多婆、阿弥亸皤,意译无量光。
6.阿弥陀佛这句话 出自哪里
阿弥陀佛 ( ē mí tuó fó ),其名号梵音为 amitāyus(无量寿)、amitābha(无量光),别名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观自在王佛、甘露王。密号为清静。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据记载,在很古的时候,他原是世自在王佛时的法藏比丘,受到世自在王佛的教化,自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极乐净土),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发了四十八誓愿,因此成就了他成佛的愿望,而成为阿弥陀佛,现在仍在弥陀的西方净土说经法,据说遇到他大慈光的人,能够避免一切痛苦。
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
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以无尽愿力誓渡一切众生,不舍悲愿,以无量光明照独行者,业障重罪皆可消减,凡持其名号者,生前获佛护佑,消除一切灾祸业苦;死后更可化生其极乐净土,得享一切安乐。
阿弥陀佛真言:唵-阿弥陀利-底势-可罗-吽
阿弥陀佛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在无量劫前即日成佛,自无生日一说,该生日其实是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因为永明延寿大师被公认为是阿弥陀佛再来,因此以此作为阿弥陀佛的生日。)
7.无量寿佛
楼主提到的道士这个的“口头禅”应该是无量寿福吧。道教的这一词,最早是“无量寿福”,乃祝福善信的一个专用名词。但道教的“无量寿福”的“福”字在西南地区的方言发音中与“佛”音相同,为避免曲解人们将佛教密宗的“无量寿佛”与“无量寿福”混淆,故后来全国道教统一以“福生无量天尊”的后四字“无量天尊”作为常尊圣号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寿佛”,两者意思一致。而因为人们对佛教知识不了解,听到佛中有个“寿”字,便以为膜拜它可以添福添寿,也更增加了对他的供奉。在很多地方,人们常将阿弥陀佛的“佛装”像称为“阿弥陀佛”;而将他的“菩萨装”像称为“无量寿佛”,其实都是一回事。【阿弥陀佛】
梵名 Amita-buddha,西藏名 Dpag-tu-med, Dpag-yas。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又作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略称弥陀。梵语 amit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 Amita^yus,音译阿弥多廋,意译无量寿;梵名 Amita^bha,音译阿弥多婆、阿弥亸皤,意译无量光。
这个和尚这样做符合佛教教义吗?
不太符合
「认识佛教」;web_rel_index=207
三、现代的变体佛教
净空法师讲述
目前这个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同时出现在世间,所以把我们搞迷糊了。
第一、是刚才讲的‘传统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释迦牟尼佛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传统的佛教教育现在很少见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是变了质的。
第二、是‘宗教的佛教’。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了。今天我们听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为什么呢?摆在外面的形式确确实实是宗教。不像从前的寺院丛林,每天上课八小时。现在你们看那个寺院上八个小时的课?古时候中国寺院每天上课八小时,修行八小时。修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坐禅,一种就是念佛。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个小时,解行相应。上课是听讲、研究讨论,是理论上的;然后修清净心,修觉、正、净。每天有十六个小时在用功,妄念当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现在我们所见的佛教道场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而已,佛教确实变成宗教了。
第三、是‘佛学’。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了。现在有些大学开‘佛经哲学’这一门课,把佛的教法当作哲学研究。为什么把佛教当作哲学来研究也错了呢?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大学,所有的科系统统都包括了,现在只认定它是哲学部门,把它缩成这么一点点,所以这也错了。欧阳先生讲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所必需。为什么?它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从现前的生活问题,到将来的生死大事,没有一样解决不了的。可见得佛教的教学内涵是非常精深广大,认作学术也是变质。
第四、是‘邪门外道的佛教’。这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现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劝善的,劝人做一个好人;学术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识,对社会没有多大的伤害;若是变成邪教,变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点,拿著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危害大众的安全,那是变质变得太不像话了,变得太过分了。这些邪门外道也有一些言词、一些行为,很能吸引人、诱惑人。一旦涉入,等到事败,知道吃亏上当,后悔就来不及了。
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会上有这四种,我们要把眼睛睁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们究竟要学那一种佛法,对于我们才真正有利益。
大众檀越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众檀越车身尺寸、大众檀越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与本文知识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