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治同城网

48个国家产业园GDP超千亿 园区经济“挑大梁”要重视这几点

频道:热门新闻 日期: 浏览:1329

  作者: 金叶子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有力组成部分,以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经开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抓好产业园区的转型发展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近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要求,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主动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形势,要成为宏观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保就业促创业的主力军。

  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总经理孙晓利对第一财经表示,“稳经济”首先是稳住企业主体,高新区、经开区是各区域企业的聚集区,能够在培育企业、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精准把脉需求,助企纾困解难,推动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趋优。

  高新区、经开区GDP总量占比达25.3%

  根据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2)》(下称“报告”),截至2021年,国家级高新区共计169家(含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经开区共计230家;此次共有53家国家级高新区、47家国家级经开区入榜。

  百强园区中,GDP超过1000亿元的园区共有48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家的园区共有65个,进出口额超过500亿元的园区共有40个。其中,53家入榜的国家级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达334773亿元,占所有国家级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的78%。47家入榜的国家级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达318亿美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2%,马太效应正在释放。

  按四大区域划分,东部地区占比最多,超过50%,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江苏省占19席,其后依次为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湖北省,入榜园区数量分别为9席、8席、7席、7席。青海省、海南省、宁夏、内蒙古以及西藏未有园区入榜。

  孙晓利分析,2021年,仅169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30家国家级经开区的GDP总量就已达到2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5.3%。其中,国家级经开区的GDP同比增长15.4%,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国家级高新区的GDP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2021年,国家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11.5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35%。同时,自2018年科创板启动以来,全国37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国家级高新区培育的企业占比达67.1%。

  在“挑大梁”的同时,报告认为,园区经济如今也要注意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投资驱动与科技创新等几组矛盾。例如,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主导产业财政贡献不足、税源产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做好产业能级跃升。

  同济大学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军强告诉第一财经,产业园区在补“链”的同时注意织“网”。“如果说产业链是围绕产业的具体环节,那么创新网则是围绕‘产业链’编制‘创新网络’。上海张江近两年力推的外资企业研发中心,是园区构建创新网络的一个新做法。该类研发中心连接的企业或团队可能短期内不会直接参与到产业链,但却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孙晓利看来,目前高新区存在的主要短板是服务企业创新的市场化体系建设滞后。多数高新区对企业服务多以基础性政务服务为主,仅有少数的高新区建立了涵盖仪器设备租赁、技术转移转化、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要素、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已建立的企业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市场化平台中,定价机制、补贴机制、评估机制等运营机制有待完善,市场化机构的参与积极性不足。

  长三角要勇挑大梁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对于GDP总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长三角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8月初,科技部在苏州召开长三角国家高新区稳增长座谈会。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指出,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间点,做好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的工作尤为重要和关键,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板块之一,要勇挑大梁,全力以赴“拼”经济,发挥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用,率先成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高地、更具有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开放高地和制度与政策创新的改革高地。

  产业园区则是“挑大梁”的重要载体。在百强园区中,今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占近四成(37%),前五中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2)和苏州工业园区(第4)则是创新策源和产业发展的典型,合肥高新区也进步明显。

  以成立30周年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已经从1992年的17平方公里扩展到如今220平方公里的科学城,成为上海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

  日前,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联合上海市科协、临港集团等单位共同发布的《2022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显示,25家张江科学城企业登榜,占全市四分之一。张江科学城2022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经营总收入10.1%、工业总产值12.7%、工业投资22.3%。

  第4名苏州工业园区,则拥有国家经开区、国家高新区两个评价系统,兼具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功能,尤其是产业集聚的马太效应明显。

  2021年,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持续保持20%以上增幅。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首位,纳米新材料集群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首批“中国软件名园”试点示范、“江苏软件名园”培育试点。经济增速放缓的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的进出口总额达到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2.9%。

  排在第14的合肥高新区,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明显。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合肥高新区依托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技型龙头骨干企业聚集的优势,搭建了协同创新平台。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四大领域,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性平台。

  长三角在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同时,各园区如何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孙晓利表示,长三角要加快从城市群、都市圈层面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开发区整合优化,以合力打造“世界级、国家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引导区域内园区在顶层设计、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多维度的协同。

  “长三角要针对中心城市园区和非中心城市园区构建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发展,倒逼区域中心城市园区加快‘腾笼换鸟’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发力,非中心城市园区加快承接产业外溢,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配套能力。对于存在互补优势开发区与行政区,可探索实行‘政区合一’管理。对于总体实力不强、主导产业均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经开区和高新区,可以探索‘合二为一’统筹管理,打造更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同时,可推动区域内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整合相邻、相近的省级经开区、高新区及工业园区等。”孙晓利说。

与本文知识点相关的文章:

天秤女和白羊女(天秤女和白羊女的闺蜜指数)

“站上赛场就要为国争光”(奋斗者正青春)

适合处女座的发型(适合处女座的发型男生)

白羊女配双鱼男(白羊男和双鱼女配对)

处女座女生性格分析(处女座男生性格分析 超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