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视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以及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视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吉利与沃尔沃达成合并方案,对双方有何利弊?
- 2、吉利是怎样收购沃尔沃的?
- 3、以规模经济模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 4、吉利真的用了沃尔沃的技术吗?
- 5、吉利收购沃尔沃的SWOT分析
- 6、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什么是经典案例
吉利与沃尔沃达成合并方案,对双方有何利弊?
2010年,吉利正式收购沃尔沃,但当时,吉利只是一个薄弱的自主品牌,而沃尔沃则是一个百年欧洲奢侈品牌。所以当时关于收购的争议很大。有人说幸运是蛇吞象,有人说一个穷孩子娶了一个高贵的公主。吉利收购沃尔沃堪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经典收购案例。当时吉利宣布吉利为吉利,沃尔沃为沃尔沃,是为了保持沃尔沃的品牌属性,不降低沃尔沃原有的品牌价值。这两个品牌保持着独立经营。十年后,回顾这次收购,我们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吉利汽车已成为自主品牌的销售冠军,沃尔沃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增加。最重要的是,在沃尔沃的帮助下,吉利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两个品牌共同开发了CMA平台。后来,吉利建立了link品牌。可以说,没有沃尔沃,吉利的高端发展是非常困难的。
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宣布,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宣布合并计划。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初,双方的技术合作基本上是沃尔沃对吉利的单一输出,包括汽车设计和汽车安全的改进。随着吉利在中国市场实力的不断增强,双方的合作也不断深化,共同开发也开始了。两个品牌合并后,合作将更加深入。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机。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动专属模块化架构。
这两个品牌的合并表明,吉利现在确实很强大,强大到足以回馈沃尔沃。例如,双方将共同使用吉利开发的sea-vast架构平台。未来,吉利、沃尔沃、link、吉星等品牌将实现平台共享。虽然吉利已经走向国际化,但很明显沃尔沃在国际化方面有更多的经验。双方合并后,沃尔沃将帮助link走向国际,link将充分利用沃尔沃的海外渠道和售后网络,逐步服务全球用户。
吉利和沃尔沃现在合并的根本原因是吉利已经非常强大了。吉利在收购时之所以没有合并,是因为他们害怕影响对方的发展。但现在合并后,我们可以实现更深入的技术共享和更低的成本。合并后,双方还将在三电和智能网联中实现技术共享,共享电池组和电驱动系统,并通过网联网。未来沃尔沃和吉利的关系将更像大众和奥迪、丰田和雷克萨斯。
吉利是怎样收购沃尔沃的?
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福特汽车就沃尔沃汽车集团及相关资产出售达成了确定的协议。对于这次收购,业内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吉利做了一次赚钱的买卖。但接下来是福是祸,还真的很难说,因为横亘在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面前的,还有4大挑战:人才关、工会关、经营关和品牌关。 文:本报记者汪云青 挑战1 人才关 沃尔沃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是人才,如何留下这些精英是对吉利集团老总李书福的一次巨大考验。 如何稳定 沃尔沃现有团队? 生产线、办公楼,甚至是品牌本身,这些都不是沃尔沃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人员才是。 沃尔沃在安全领域、新能源、智能交通等诸多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留下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研发团队,那些实验室里的数据、材料,对吉利来说意义并不大。 对主要业务都仍局限于国内的吉利来说,如何确保沃尔沃经营团队的稳定,对于维持沃尔沃这样一个国际品牌,也同样异常重要。 虽然现在国际上就业市场很不景气,但是对于那些身怀核心技术或专业优势的真正人才而言,从来都不用担心无处可就。这些研发、管理、财务、市场等方面的精英,才是沃尔沃真正有价值的财富,离开了这些人,沃尔沃就不过是一个空壳子的品牌,加上几条生产线和几座办公楼而已,怎么算都值不了18亿美元。 要如何留下并让这些人安心,是对李书福的一次巨大考验。 挑战2 工会关 即使吉利最终完成了收购,之后的劳资双方如果不能迅速建立互信,对于新沃尔沃的运营也将是一场灾难。 如何处理好和工会的关系? 上汽在双龙的折戟,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和韩国双龙工会建立互信。随便和上汽的哪个人聊到双龙,他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韩国的工会太厉害了! 何止韩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都不好惹。直到现在,还有一种说法,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被美国汽车联合工会给弄垮的。北汽收购萨博和欧宝最终都没有成功,工会的反对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吉利和福特虽然签署了最终协议,但是这只是“资方”的协议,作为劳方的工会并没有表示支持,相反,从传闻吉利要收购沃尔沃开始,瑞典方面的工会组织始终持消极态度。 直到3月28日,协议签署当天,沃尔沃轿车工会负责人瑟伦·卡尔松还说:“吉利收购的意图仍不清楚,这让他感到担心。……沃尔沃仍是一个亏损企业,吉利打算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我们毫不知情。” 去年底,记者曾造访沃尔沃歌德堡总部,随机采访的任何一个普通工人,都对吉利的收购表现出某种敌意。而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吉利收购之后,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从而造成瑞典工人的失业。 大家都说吉利收购沃尔沃现在尘埃落定,事实上还没有,只是“朝最后达成交易迈出了一大步”,因为协议还有待两国监管部门的审批,如果沃尔沃工会剧烈反对的话,将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瑞典方面的批复,还很难说。之前,加拿大汽配巨头麦格纳就收购欧宝汽车一事,也和通用签了协议,但最终交易没有成功。 即使吉利最终完成了收购,之后的劳资双方如果不能迅速建立互信,对于新沃尔沃的运营也将是一场灾难。 挑战3 经营关 沃尔沃短期恢复盈利并不困难, 难在如何保证沃尔沃成长为一个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高档车制造商。 沃尔沃如何 尽快实现盈利? 李书福称,可以在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对此,外界普遍的看法是比较难。记者却相信,让沃尔沃在短期内恢复盈利,李书福是有此可能的。因为沃尔沃销售规模不大,负担也相对较轻,诚如李所言,只要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加上国际金融危机正逐步走出谷底,短期恢复盈利,并不困难。难在如何保证沃尔沃成长为一个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高档车制造商。 作为一个豪华车制造商,沃尔沃目前的规模太小,奔驰、宝马年销量都早已超越100万辆,奥迪去年销量也达到95万辆,相比之下,沃尔沃一年三四十万辆的销售规模,要实现持续的盈利是不太可能的。能不能帮助沃尔沃最终达成60万辆以上的年销售规模,成为衡量吉利运营下的沃尔沃是否取得最终成功的一项硬指标。 但是,谈何容易。 福特为什么亏几十亿美元也铁了心要卖沃尔沃?因为他们论证过,“继续持有沃尔沃的风险更高”。国际上,主要汽车市场近年来都呈萎缩态势,未来即使企稳可期,但是回升乏力。加之,吉利在国际市场也缺乏运营的经验和能力,起码不会比福特更出色,所以短期内,沃尔沃能寄以期望的只有中国高档车市场。 挑战4 品牌关 如果未来你开一辆沃尔沃还不如开一辆大众有面子,那么25万元的沃尔沃还会有竞争力吗? 沃尔沃如何确保 高端品牌地位? 沃尔沃现在的定位有点尴尬。在品牌定位上,与奔驰、宝马很难比肩,已经难称是豪华品牌,比较准确的提法是高档车品牌。 当初,沃尔沃大中华区总裁王荣祥坚定反对沃尔沃国产,理由之一就是担心品牌受损。现在来看,他的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沃尔沃缺乏奔驰S级、宝马7系这个档次的顶级豪华车型,豪华形象本来就不深入,国产之后,价位的下探,加上北欧设计风格的天生低调,沃尔沃国产之后,销量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品牌形象确实是有所下降的。 这种下降如果能换来销量的大幅提升倒也不错。但问题是,豪华品牌一旦失去高端定位,直接参与到大众市场的竞争,往往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 来自非官方的一个传闻是,吉利表示接盘沃尔沃之后,可以把平均单车成本压到15万元,平均价格压低到25万元,单车平均利润仍有10万元,可以轻松实现盈利。 这样的说法让人震惊,李书福也许的确能够做到,但是,那样的沃尔沃会连高档车也算不上!如果未来你开一辆沃尔沃还不如开一辆大众有面子,那么25万元的沃尔沃还会有竞争力吗?
以规模经济模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李书福讲话
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吉利当时收购沃尔沃的时候,有没有其他竞争力也想收购沃尔沃?沃尔沃为什么要选择吉利呢?
李书福:竞争是很激烈的,沃尔沃不是没有人买,买的人很多,有瑞典当地的,有美国、英国、中国,世界各地的,大家抢着要去买好企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规则的问题,怎么去参与买卖,并不是开了一张支票拿去,你把这个企业卖给我,这是买不来的。
企业并购太复杂了,刚才张芃博士很简单地讲了这个故事,但是这里面的尽职调查,所涉及到的内容的广泛性,以及这个企业由于历史比较长,里面所隐含着各种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并购以后运营的这种艰巨性。如何保证沃尔沃的未来命运是健康的,良好的,在行业里面还能够继续为人类的安全、交通做贡献,这些都是买卖当中的内容。
沃尔沃为什么卖给吉利?因为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8年多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讨论这个问题,也将近3年多了。对于沃尔沃这个企业的理解和对汽车行业的理解,以及对于福特的理解,以及吉利本身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理念等等,这一些都是福特要选择沃尔沃新东家的非常重要的元素。为什么吉利买到了,其他人买不走,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
一开始我就讲了,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沃尔沃企业。另外反过来讲,也并不是说钱不多就买不到,不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
已有82年历史的沃尔沃,是欧洲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在汽车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有许多独家研发的先进技术和专利。
平安证券分析师余兵表示:“长期以来,沃尔沃都以生产质量性能极高的高端车和低调的作风而在业界享有盛誉。因此,吉利收购沃尔沃无疑将会对奥迪和宝马在华的销量造成一定的威胁。”
分析师认为,沃尔沃被中国企业所收购无疑会增加其对当地政府机构的品牌吸引力。据悉,在当前中国的官车市场上,奥迪是最大的供应商,其在华所销售的汽车中,有20%都是由中国政府所采购的。为了争夺这一市场,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戴姆勒的梅赛德斯奔驰、大众旗下奥迪都悉数进入市场,并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批准。
IHS Global Insight驻上海分析师John Zeng表示:“吉利目前已经取得了中国政府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获得政府的订单是沃尔沃扭转亏损局面所必须跨出的第一步。”
李书福表示,吉利打算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目前吉利已经开始为沃尔沃在华的工厂选址。沃尔沃在瑞典的总部仍会按照独立的企业实力进行运作。
对此消息,吉利发言人袁小林并能立即置评。受到这两天利好的提振,吉利汽车在香港证交所的股价涨幅上扬1.5%至每股4.16港元。在过去的12个月中,吉利股价已经上涨近6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汽车市场得到了大力发展,各国豪华汽车制造商纷纷将战略关注重点转到中国汽车市场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奥迪在华销量上涨33%至157188辆。奥迪早前就曾表示,到2012年,中国很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奥迪最大的市场,每年在华年销量有望达到25万辆。
奥迪发言人Esther Bahne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当然,我们是与中国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而大众汽车发言人迈克尔·布伦德尔 (Michael Brendel)也未能立即置评。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表示,沃尔沃品牌非常值得买,作为与奔驰、宝马、奥迪齐名的国际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远远超过萨博。
有专家认为,目前正值中国政府提升自主品牌汽车在政府采购中所占的比例的时候,而沃尔沃在成功被吉利收购之后,将变成当前最高端的自主品牌,很可能会在政府采购的市场中有所作为,甚至今后可能会超过奥迪等国外豪华品牌成为新一代的官车。但另外有部分专家认为,如何将沃尔沃运转起来是吉利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但是其品牌形象肯定会低于奔驰、宝马和奥迪,沦为一个中档品牌。
网易汽车3月30日报道在完成了3月28日在瑞典哥德堡与沃尔沃签署了正式并购协议后,吉利集团于3月30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吉利集团总裁杨健,副总裁尹大庆,赵福全等公司高层悉数出席。发布会上,李书福表示,将通过扩大产品销量等方法,扩大规模,以降低单一产品成本。
环球企业家 于先列:您有什么措施帮助亏损的公司盈利?收购过程中,您个人压力最大,最艰苦的阶段是哪一个阶段,您是如何走出的?第二个问题,在未来如何帮助沃尔沃降低在研发成本?
李书福:怎么能够扭亏为盈,迅速形成强劲生命力,我们想了很多。沃尔沃现在最大的问题节是规模太小,它跟奔驰和宝马比起来规模还是不够的,但是它的研发收入我猜测跟奔驰、宝马是差不多的,所以它形成大量的知识产权,形成大量的技术。
由于相对规模比较小,所以每一辆车的成本就比较好,因此就亏钱。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些技术充分的发挥,把这些产品要扩大销量。只有规模扩大了,每一辆车的成本就下降了,利润就出现了。如果扩大规模,这里面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今天在这里我就不展开来讲。
八年了我们还急什么?我们过程是很有序的,很严谨的,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下,大家共同讨论的美国未来,福特也好,吉利也好,都是为了沃尔沃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去研究所有的条款,这个过程当中虽然有分歧,有不一致的地方,有意见完全对立的地方,大家都要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有利于沃尔沃更好发展,无论是福特还是吉利,都将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应该退让的就退让。
所以整个谈判从正式起动到正式协议签订,都是有时间表的,基本上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完成。
赵福全:按照董事长对运营大的理念,吉利就是吉利,沃尔沃就是吉利。从研发的角度,我们更多的是寻求两个企业的一种战略合作的可能性。具体应该怎么做,实际上应该详细的思路是有的,从我们这个角度,更多的是要专著于吉利的品牌,吉利全方位产品的研发,同时在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在沃尔沃有需求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给他们低成本研发的支持。
同时沃尔沃作为世界顶级的品牌,几十年下来积累大量技术,作为吉利来说是非常强大的资源,我们也会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地学习,共同提高,取长补短,真正让沃尔沃和吉利强强联合,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吉利真的用了沃尔沃的技术吗?
首先要明确的收购沃尔沃的是吉利集团,而不是“吉利汽车”,
那通过收购吉利集团获得了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同时拥有了10963项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
福特参与共同研发的专利,吉利无法使用之所以有“与沃尔沃相关”这几个字,是因为沃尔沃的前任是“福特”,属于“有限授权”的那些专利,吉利是不能用的。
比如说,曾经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的SI6的这个6缸发动机,是当时沃尔沃和福特共同研发的,有一部分技术是属于福特的,如果沃尔沃需要,可以继续用,但是吉利它不能用。其实也好理解的,就好比我把车子借给朋友用,如果朋友把我的车子再去借给其他的朋友,那我肯定不乐意了。他如果说,把我借去的车子卖给其他人了,那就更加扯淡了,对不对?
通过技术转让,吉利汽车获得一些技术大家知道,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目的,它就是要吸收技术,同时提升自家“吉利汽车”的这个品牌形象。买来不能用,我干嘛买?对不对?
就好比我读书的时候买辅导书,就是为了参考里面的解题思路。但是,如果老师说,考试的时候,这种解题法一律不能用,我买什么这个辅导书,对不对?白花钱了。
那么,吉利怎么弄?它的做法,就是通过技术转让,先把能用的先用上。
浙江大学有一篇硕士论文,《跨境并购的技术协同效应研究----基于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然后,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以及GX7安全革新技术,马上就用到吉利上去了。吉利博瑞搭载的城市预碰撞、自适应巡航、半自动泊车这些安全配置,也都是直接从沃尔沃借鉴过来的。
除此之外,博瑞的外观是沃尔沃集团前副总裁彼得·霍布里操刀设计的底盘系统,沃尔沃御用的底盘调校供应商Lean Nova进行优化。
通过技术转让,吉利就的确获得了一定的技术,但是,和让别人帮忙写作业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想要自己全部吃透,还是得另辟蹊径。
除了技术转让,还可以“曲线救国”
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学习先进技术理念吉利想到的办法就是曲线救国。怎么个弄法“共同开发,学习进步”。
2013年9月,吉利和沃尔沃在瑞典建立了一个联合研发中心(CEVT),这两边的技术团队共同研发CMA基础架构模块。而且,CMA体系所有的知识产权,都是属于吉利控股集团的,这点很重要。这么一搞的话,就不存在知识产权的限制了。就算是福特的技术,只要沃尔沃的工程师,这个人有所了解,我们在某一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被启发,被启蒙,去借鉴的。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SWOT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SWOT分析
优势(S):
1、国有银行和政府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国有银行,及其牵头成立的财团,早已承诺为李书福提供至少10亿美元的贷款。浙江、北京乃至天津等争夺VOLVO国产项目的地方政府,预计也将为李书福提供至少5亿美元“炮弹”。
2、吉利自身在香港上市,拥有较强的造血功能
去年高盛入主已经为吉利带来3.3亿美元的资金。同时,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吉利在当地的低息贷款提供担保。
3、买到100%股权与知识产权
吉利集团将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这是中国汽车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汽车收购案,也是中国车企首次收购国际高端汽车品牌。
福特11年前以64.5亿美元的价格购入沃尔沃,去年因金融危机袭击,福特决定出售沃尔沃筹措现金,并专注于福特母品牌发展。据了解,在签约最后关头,双方就成交价格进行了激烈的谈判,业内此前预期成交价是20亿美元。最终成交价格仅相当于福特当年买入价的1/3,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吉利买得比较划算。此协议还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
4、总部留在瑞典,在华将建新厂
除了股权收购,协议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双方称,这些协议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此交易的组成部分,吉利集团将继续保持沃尔沃与其员工、工会、供应商、经销商,特别是与用户建立的良好关系。交易完成后,沃尔沃轿车的总部仍然设在瑞典哥德堡。在新的董事会指导下,沃尔沃轿车的管理团队将全权负责沃尔沃轿车的日常运营,拓展在全球100多个市场的业务,并推动沃尔沃轿车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发展。
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使得生产更贴近中国市场。据记者了解,吉利目前正考虑将沃尔沃在中国的新工厂设在北京或天津。
5、依赖中国市场拟两年扭亏
李书福承诺,作为新股东,吉利将继续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安全、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不会改变沃尔沃的品质。"这个著名的瑞典豪华汽车品牌将继续保持其安全、高品质、环保以及现代北欧设计的核心价值。"
劣势(W):
1、管理经验有限
在吉利宁波基地,汽车生产还处在初级阶段,与福特的生产线相比,两者确实不是一个数量级。
2、人才战略实力有限
我们不否认吉利有不少人才,但吉利面对一个著名品牌,究竟有多少知晓汽车战略和运营汽车产销策略的将才帅才,就值得思考了。因此,有识之士提出,当务之急是收购人才,收购某些单项技术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好时机,而不是去急于收购国外的汽车品牌。因为,沃尔沃的资产和品牌结构很复杂,就是吉利买下了沃尔沃,是不是能够消化得了?
3、吉利与沃尔沃品牌悬殊太大
早时的“歧视”会带来收购后的更多“歧视”。谁都知道,吉利的自主品牌所谓的一花独秀,也只是停留在我们的媒体宣传上,就是在国内的大中城市,购买吉利的人并不多,遇到的歧视不在少数。吉利的口号也是“造中国人能买得起的好车”。既是买得起,就注定了它低端车的定位。那么真要和沃尔沃结合,一经转变,不知吉利能不能承受得起。
机遇(O):
1、国内汽车行业正在回暖
2、中国汽车行业需要注入新的血液
3、汽车行业消费者需求潜力巨大
威胁(T):
1、金融危机仍给全球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2、消费者对进口车具有偏好倾向
3、收购后的整合问题不容忽视
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什么是经典案例
在金融危机以前的几年,福特一直处于大陪钱的阶段,赶上了金融危机,福特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于是断腕求生,卖掉了沃尔沃,卖掉了曾经花费数百亿美元经营的整个豪华车事业(而后全力复苏其既有的林肯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福特买入了捷豹、路虎、阿斯顿马丁和沃尔沃,组建了首席汽车集团(PAG),后来因为经营不善,除了沃尔沃以外,其他的三个品牌都是PAG的“赔钱货”。福特的资金链越来越紧张,于是就想把赚不到钱的事业通通卖掉。早在2007年,就一度盛传宝马有意收购沃尔沃。但是宝马没有行动,沃尔沃的出售进程也搁浅了(沃尔沃一直在为福特输入健康的利润)。直到危机爆发,福特不得不卖出沃尔沃。 宝马没兴趣,奔驰刚刚甩掉克莱斯勒,大众忙于应付保时捷,PSA、雷诺日产联盟以及众多的日本车企也是自身难保,所以只有将沃尔沃卖给新兴市场。因此也就主要是向中国和印度兜售。印度的塔塔有钱,可是买到手的捷豹和路虎依旧赔的一塌糊涂,印度人没有选择。所以,就只剩下中国的吉利了。 吉利作为一个高速成长的车企,急需的就是高、精、尖的汽车技术;但是自己研发实在是不顶用,于是买下沃尔沃就成了一个捷径。况且当初福特收购沃尔沃时花的钱时18亿美元的几倍,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加上吉利很早就开始和福特接触,想福特流露出了强烈的购买愿望。又赶上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业的一件幸事。 个人观点,切勿拍砖!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视频、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与本文知识点相关的文章: